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迅猛發展,網購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國的網購人數急劇上升,催生出更多電商品牌。雙11的成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紛紛打造自己的購物節。“購物節”,顧名思義就是購物的節日,通常屬于商家打折促銷商品的聚集地,也是消費者購買打折商品的理性場所。
電商平臺衍生越來越多的“購物節”
據了解,2016年,阿里平臺上商家交易額超過3萬億,電商占中國消費市場總額比例達到11%。種種數據表明,線上消費已經成為大多數消費者最主要的消費習慣了,這其中就沉淀了大量的消費數據。對于企業來說,這一海量數據,可謂是一筆前途無可限量的巨大財富,緊緊地吸引著他們的眼球。然而,雖然各大電商的購物節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有誠意的電商節卻越來越少。關于購物節,北京蘇寧云商總經理卞農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硝煙彌漫的電商戰場中,有影響力的購物節品牌,代表著其在電商界的地位與話語權。一個具備代表性的節日品牌,可以實現平臺、商家、用戶多方共贏”。
引導消費者成為商家必修課
每個購物節,對于消費者而言,都是一場價格的“狂歡”。但是伴隨著消費者們的需求不斷上升,更多的企業商家也開始意識到了,單單只是靠超低價優勢,并不足以留住消費者的腳步。于是,如何引導顧客的購物心理,成為了商家必修的一門功課。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要求,加強消費者的購物依賴性,很多電商除了低價之外,還推出迎合需求的產品組合、顧客體驗等創意的營銷手段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務等方面,都是針對消費者的心理而采取的行動。
2016年,某調查網站就我國網購市場的現狀,為了了解消費者的購物偏好,在全國范圍內對部分消費者進行了隨機調查。
在調查消費者一般會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網購時,大部分的消費者大是有目的地進行網購,占64.8%,是明確的消費群。然而還有30.4%的消費者并沒有明確目的,挑感興趣的買,這一部分的消費者就是潛在的消費群,正是電商們平臺努力了解這部分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做好產品推廣和興趣推薦的主要動力。
正如喬布斯說過的,許多消費者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樣的產品,引領潮流的永遠是具有革命性的創新。在電商領域,“寄居”在微信、微博等平臺的新移動電商正在快速崛起,他們也擁有了自己的購物節“4.11搶貨節”,作為與消費者距離更近、交流渠道更暢通的電商形式,他們對于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具有獨到之處。
以掀起“洗衣片熱”的“泉立方”洗衣品牌為例,他們正在引導新的洗衣習慣,作為品牌的持有方,廣東梵大集團旗下擁有一大批極具行業創新的產品,在接下來的數天內,這些產品將加入到“4.11”搶貨節中。據梵大集團負責人稱,此次“4.11”,梵大將致力于讓廣大長期關注著梵大產品的消費者們過一個稱心滿意的“搶貨節”,得到雙贏的目的。
來源網站: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