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實上,應用程序吸流量、惡意扣費、竊取隱私等早已困擾手機用戶多時。前不久的3·15晚會,就曝光了多款安卓APP調取用戶的通訊錄、地理位置等隱私信息,甚至明文上傳和分享這些信息。
更讓人苦惱的是,在覺察到一款APP是惡意程序后,用戶不能“一關了事”。一些自動運行的惡意APP程序,即便用戶刻意關閉了,但過了一會兒,它們又會自動重啟。有些“流氓”程序由于是手機內置,因此沒有Root權限,用戶根本無法卸載,甚至有時在手機里都找不到它們的蹤影。
國外用戶對于應用權限要求的防范意識非常高,尤其是對短信權限異常敏感。他們會仔細查看每項權限的解釋說明,即使看了說明后,也有可能拒絕安裝。國內用戶目前防范意識較低,隨著更多APP開發商進入市場掘金,APP應用隊伍勢必更加壯大。小編在這里呼吁大家為了凈化市場環境,讓整個行業更加健康發展,市場監管迫在眉睫。